过燕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话本小说网网www.isi173.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年节前到处都热闹。
小贩的叫卖声,行人的脚步声和孩子的笑闹声连成一片,哪怕是神仙也得沾染上凡间的烟火气。
更不用说杨牧之。
他现在一手拿着卷年画,一手提着包点心,跟旁边的花满楼笑嘻嘻地说着话:“花满楼,我们真的不买些礼物就直接回家么?”
听到他把回锦绣山庄形容成回家,花满楼心花怒放笑得格外灿烂:“一家人没那么多礼节,牧之别见外。”
好多年没有过家的感觉了,其实杨牧之不是见外是心里有点紧张,大抵是近乡情怯?
为了舒缓这一点紧张,杨牧之主动转移了话题:“那件事后来怎么样了?”
哪件事?自然是九月十五夜里的那件事。
当时金九龄身死,杨牧之崩溃,花满楼怕刺激到他就再没提过这件事的后续了,没先到现在竟然是他主动提了出来。
这件事说来实在太巧,恰巧有篡位之心的王总管遇上了同样有篡位之心的南王世子,恰巧这件事被金九龄发觉并且暗中调查了,恰巧南王世子和叶孤城之间有些恩怨才请动了他,恰巧西门吹雪推迟比武时间可以让叶孤城把地点改在紫禁之巅,恰巧金九龄监视王总管知道了叶孤城也被牵连在内,结合后来的刺杀本该是打草惊蛇了,可偏偏又恰巧叶孤城没有助纣为虐的心思。
由此种种才有了那一夜的故事。
若说还有两个恰巧,那便是花满楼不愿意提及的了:恰巧王总管要求金九龄自断筋脉,恰巧金九龄之前已经有过一次自断经脉。
简单地把王安被反杀,南王世子被留下一命皈依了佛教的事情说了说,花满楼重点讲的是两个剑客的故事:“西门庄主和叶城主比剑的时候我并不在场,只是后来听陆兄说两个人功力相当两败俱伤。”
杨牧之惊奇:“两败俱伤?可都用尽全力了?”
点点头,花满楼回:“确实都用了全力。”
这算是是最好的结局了,两败俱伤虽然都伤了但是至少都活着,只要活着什么事都好说,不像……金九龄那样。
才这样想完,杨牧之又有些后怕,当时叶孤城用的剑并不是自己用惯了的那把,还好是这样,不然胜负难定。
“那叶孤城最后被怎么处置了?”皇帝迁怒他没有?
知道他实际上想问什么,花满楼先是摇了摇头,然后答:“只是约束叶城主此生不得出白云城而已。”
这种约束实际上更像是保护,保护叶孤城可以在白云城安稳度日,再没人可以打扰他,要挟他了。
对这些后续的处理还都算满意,杨牧之其实还想问一句金九龄后事怎么样了,想一想没问。
不过金九龄问不得,还有一个人倒可以问问:“小凤凰呢?”
无声地笑了笑,花满楼道:“不知飞去哪里了,去寻人了也说不定。”
两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马车就略过了热闹的街市来到了锦绣山庄。
早就有热心的管家等在庄门了,见了两人笑呵呵打招呼:“七少爷,杨先生,您二位可回来了,夫人常常念叨呢。”
先下车来然后转身扶杨牧之,花满楼问老管家:“哥哥嫂嫂们可回来了?”
“回来了,回来了,五少爷都回来了,只差您二位了。”
既是如此,两个人就不免加快了步伐往主园走,再没有让长辈们等着的道理。
他们的步伐快,却也快不过报信儿的小厮,喜喜庆庆报了七少爷和杨先生回来的信儿之后还得了花夫人的赏钱。
于是等他们到大厅的时候几乎全家都在,杨牧之心里的紧张感在看到一张张和善的笑脸的时候就已经散去了,和花满楼步调一致,节奏一致地给花家父母,兄长嫂嫂们见了礼。
回礼的时候也不似杨牧之第一次来的时候,花家公子们客客气气称呼一声“杨先生”,而是亲昵又不失分寸地唤一声“牧之”。
低他们一辈的小娃娃们有样学样,喊过“七叔”之后紧跟着喊“牧之叔叔”,倒真的像一家人似的,直直让杨牧之心里暖洋洋的。
因着两人是风尘仆仆从山上赶回来的,,花家长辈们也不留他们,打发他们去沐浴休息,只别忘了来吃晚膳就成了。
于是两个人又牵着手并肩往房间去,杨牧之心情好哼着不知名的曲儿,花满楼脸上带着宠溺的笑静静听着。
“花满楼,我怎么发觉这几个月你都没扇过扇子了?因为天气冷了么?”
要知道,花满楼虽然看上去不显山不露水的却于武功上有点常人难以达到的造诣,比如说流云飞袖,比如说使得一手好扇子。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从铁鞋大盗案之后就越来越难见到他使扇子了,难不成是因为没了铁鞋大盗这号人物心里少了戒备才不用了吗?
偏过头瞧了一眼,花满楼就知道杨牧之的想象不知已经偏到哪里去了,好笑地晃了晃两人交握的手:“忙着牵牧之的手,哪里还有闲暇扇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