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四) (第1/2页)
羲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话本小说网网www.isi173.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县交通局,县委大院最靠里面的一排平房。
李国生刚下了车,看见局长张金钟从前院走进来。
“国生回来了啊,大家幸苦了”张金钟刚从县政府开完会。
李国生笑脸迎上去,张金钟主动伸出手,有力地和李国生的手握在一起,关心的问:“工作开展顺利吧?”。
“张局,圆满完成任务”李国生汇报说。
“有你带队开展工作,我放心。”张金钟很赏识李国生的工作能力,两人同龄。当初李国生在面粉厂的时候,两人工作上有过交集,相互印象不错。
“走,进办公室详谈”。
“这几天受苦了,有没有遇到困难?”张金钟倒了杯热水,递到李国生手中。
“工作很顺利,各村都很配合,老百姓都热切期盼这条道路能早日开工建设”。
“意料之中,老百姓都受苦了啊,我们的工作很滞后啊。我早上去县政府开会,王福林县长、张辉副县长专门过问这件事情,要求在过年之前,完成道路勘察工作,我已经了军令状,所以,国生,你的工作任务很重。”
“张局,你就放心。张源县两镇八乡四十个自然村,已经全部勘察完毕。现在只差米泉一个乡的基础数据”李国生站起来说道。
张金钟在张源县地图上,标出了米泉乡的位置,转过身来,笑盈盈的说:“米泉乡,这是你家乡啊,地理情况你最熟悉了,马上就要过年了,工作要加快进度,不能松懈。顺便回家看看,照顾照顾家里人,也带我向他们问好。”
“是的,这条路是老百姓的希望啊,我明天就带队出发。”李国生眼神中透露着坚定,张金钟有力的握住了李国生的手。
是啊,这条路,承载着全县人民的希望和梦想,标志着张源县全新发展的大幕就此拉开,也注定了李国生,在这场发展大潮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李国生去了商店,买了两**罐头、几斤水果,他要去看望老领导黄国华。自面粉厂一别,已有三月时间,忙着下乡,没能抽出时间去看望他,但对老领导的愧疚,如一条毒蛇,始终在他的心头缠绕。
黄国华住在县城东边的二层小砖楼里,退休后,他置办了这套房产,自然就从面粉厂家属院搬到了这里。和县城其他住宅一样,这里也是一片狼籍,生活垃圾霸道的在路边堆积,散发出发霉的气味,几只流浪狗胡乱地寻找着吃食。
李国生在街道办打听到了黄国华的住址,1号院3号楼二楼最东边,敲了门,开门的正是黄国华“国生啊,没想到是你啊,快快,进屋进屋”。黄国华精神矍铄,笑容可掬,花白的头发整齐的向后梳着。
熟悉的声音,亲切的身影,一股暖流从李国生心底喷涌而出,看到黄国华生活状态不错,他的心里得到了些许安慰。
“老领导,我来看看你,好久没有见到你了”李国生满脸笑容。
“是啊,有段日子没见到你了,工作怎么样啊”还是父亲般温暖的语气。
李国生说了说目前的工作,黄国华点头称赞,说:“前段时间我回了趟乡下老家,20公里的路,qì chē、拖拉机、驴车,所有运输工具全用上,还要步行10里路,交通是个大问题啊。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很务实,张源县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善交通,有了动脉才能造血。前期勘察的工作交给你,这个担子很重,这是组织对你的考验,也是你的一次机会。我相信你能高质量的完成”。
“是的,我在尽全力完成这项工作。对了,退休生活还适应吗”
“哈哈,没什么适应不适应的,活着嘛,就是要善于面对和接受任何一种生活状态、生活方式,我现在是桃花源中人,在这安静的小院里,读读报、种种菜,下下棋,惬意的很啊”,看得出,黄国华很享受退休后的生活。
这也是李国生高兴的地方,猛然间,他轻松了许多。聊了一会,李国生就起身告辞,黄国华送他到了楼下,看着李国生离去的背影,黄国华竟莫名地惆怅了起来。
到马源镇后,李国生没有回到家中看一看,就立即投入到勘察工作当中,他以镇为中点,由西向东,开始地毯式的勘察工作,他先去了最西端的上湾村,对工作,他总是那么的勤恳与热烈。上湾村处于张源县的边缘地带,毗邻河水县大图村,大图村、上湾村、马原镇,都是清水河滋养的村庄,夹在两座绵延数百公里的大山怀中,如果有一条宽敞的道路,沿这条沟而上至河水县,将沿岸的村庄连接在一起,这无疑将起到促进两地民间商品交流和集会的作用,也会是繁荣张源县民间经济的一种有效途径,虽然县里的主道路没有规划到这里,李国生还是很详细的勘察这里的情况,他想争取开通这条道路,张源县的交通干道不应只是一条,应该是七横八竖的,他心里,纵横交错的交通网早已织就。
清水河水流充沛,两岸土质肥沃,是种粮的好地,在这里规划公路,势必会占用一部分好田,实在有些可惜,但发展交通是大事,不舍弃树木,就赢不得森林。上湾村党支部书记何三洋负责配合李国生的工作,吃过了晌午饭,他们来到了村西头的一块田地里,丈量土地的亩数,李国生做过细致的分析和比较,避开这些田,就得架桥、凿隧道,建设成本太大,县财政肯定无力承担;从这里开通,占用的只是一小部分田,老百姓还是有好田种,虽然在种植数量上吃了亏,但是公路开通后的带动效应,是久远的,远远高于几分好田的价值。
开始丈量了,何三洋披着破旧的羊皮大衫,殷勤的拉着米尺,呲咧着嘴,来来回回跑的挺欢实。这田真肥啊,厚厚的黄土层,在太阳的照射下渐渐解冻,酥酥软软的,像是踩在厚厚的绒上,李国生蹲了下来,掬起一捧黄土,香甜混合土腥味,瞬间入鼻,多么亲切的味道啊!是的,是香甜的,这黄土,从远古走来,**般的喂养着生活在这里的一代代人,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正是从这黄土里的一粒粟开始,发芽,结果,薪火相传,代代不息,也孕育出内敛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等……
“李领导,这黄土有啥看头?”何三洋斜披着羊皮衫,皱纹在黝黑的脸上胡乱的纵横。